发表时间:2025/09/30 广州收数公司
劳动报酬相关债务(如雇主拖欠雇员工资、雇员因过错导致雇主损失需赔偿)涉及劳资双方,处理不当易引发劳动争议甚至诉讼。雇主与雇员作为不同身份的债务人,需明确自身责任,规避风险。
对雇主(债务人)而言,核心是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,避免违法拖欠。首先,需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、方式支付工资,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(如不得以 “业绩不达标” 为由扣减基本工资)。若因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支付,需与雇员协商一致,签订书面延期支付协议,约定支付时间及利息(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),并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,避免被认定为 “恶意拖欠”。其次,若雇员离职,需在离职时一次性结清工资,不得借 “离职交接未完成” 为由拖延。若雇主违法拖欠工资,雇员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,或申请劳动仲裁,雇主可能面临支付赔偿金(按应付金额 50%-100% 计算)的风险。
对雇员(债务人)而言,需避免因自身过错给雇主造成损失,若造成损失需合理承担责任。例如,雇员因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损坏、因泄密导致客户流失,雇主可要求雇员赔偿,但赔偿金额不得超过雇员当月工资的 20%,且扣除后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。若雇主主张的赔偿金额过高(如要求赔偿远超实际损失的金额),雇员可拒绝支付,并通过劳动仲裁维护权益。同时,雇员需留存自身无过错或损失与自身无关的证据(如设备损坏系自然老化、泄密非自身原因),避免被不合理追责。
劳资双方在处理此类债务时,应优先通过协商解决,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调解或劳动仲裁,避免矛盾激化。
&苍产蝉辫;热门文章 |